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導讀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準確把握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最新數據顯示,我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一季度經濟開局總體平穩,實現了“開門紅”。與此同時,經濟平穩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多。
如何保持戰略定力做好湖南當前經濟工作?湖南日報《理論·智庫》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只要始終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論述,是推進共同富裕特別是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而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當前,我省應通過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搞活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來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打造“帶富”戰斗堡壘
加強黨對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村黨支部要成為幫助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需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打造帶領群眾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抓實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能力提升。探索在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建立黨組織,科學設置基層黨組織。創新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定期組織黨員干部開展民情訪談,及時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增收致富中面臨的現實困難,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能力。
建設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高素質隊伍。進一步完善將“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選拔出來的基層干部選用制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后備人才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富”工作隊伍。
搞活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夯實“致富”產業基礎
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需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并積極利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夯實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產業基礎。
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村集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數字技術優勢轉化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勢能,提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場適應力和競爭力,發揮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支撐作用。
有效激發農村內部資源要素活力。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契機,積極引導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實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閑置資產,提高農民住房、土地、金融資產等的財產性收入;支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鄉村人才、土地資源等優勢發展智慧物流、新零售(電子商務)等業態,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
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探索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戶建立收益共享的生產要素入股模式,擴大農戶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比例,以此帶動更多農戶和農民提高收入水平、提升致富能力。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激發“共富”強勁動能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一個逐步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過程,需要在高質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持續發力,激發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勁動能。
構建靈活高效的農村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實施有利于勞動力、技術、資本等要素向鄉村流動的措施,促進城鄉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通過“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提高鄉村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激發鄉村發展動力和活力,提高城鄉均衡發展水平。
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增加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供給,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綠水青山”從資源到資產的嬗變,形成農民農村利用生態優勢實現致富的良好發展態勢,釋放鄉村發展潛能。
大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加大鄉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鄉村生活、生產和生態空間科學配置水平,增加高質量的農村科技、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供給,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高質量推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種養大戶等群體技能培訓,增強鄉村創業吸引力、形成鄉村“共富”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