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如今,我國農業現代化成就巨大,設施農業、微農業、功能農業到智慧農業、智能農業、精準農業,一大批新經濟形態和產業升級正在大大拓展鄉村經濟的內涵和外延。隨著我國開始對“數字農業”的不斷探索,“數字農業”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今天小編就來和廣大農友聊聊“數字農業”。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支持推進網絡扶貧項目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加快提升網絡覆蓋、深化拓展產業扶貧、扎實推進農村電商以及著力推動涉農服務等四個方面進行重點支持。《通知》強調支持因地制宜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長效扶貧產業,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什么是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
數字農業的特點
1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規模化、企業化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是多層次的,這主要表現在地區專業化、農場專業化和生產工藝專業化。這樣才能因地制宜、各有所專,達到了專業化與規模化的很好結合,形成了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現代產業模式。2農業生產體系完善形成產前、產中、產后緊密銜接的農業生產體系,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以及農產品的收獲后的儲藏、運輸、加工和銷售等部門。做到分工明確,高效協作,在相關農業法律體系的維護下,農業生產有序而高效。3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位一體”各級政府積極支持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立富有特色的“三位一體”的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體系,農學院同時承擔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項職能,使教學科研和推廣緊密地結合起來,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推動力。
數字農業的優勢
1加強農村數字化轉型,實現城市農村的全面對接大幅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推進農村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完善信息終端和服務供給。鼓勵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APP)軟件,推動民族語言音視頻技術研發應用。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構建為農綜合服務平臺。加快鄉村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農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冷鏈物流、農業生產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進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2統籌推動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統籌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強化一體設計、同步實施、協同并進、融合創新,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小城鎮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發展“互聯網+”特色主導產業,打造感知體驗、智慧應用、要素集聚、融合創新的“互聯網+”產業生態圈,輻射和帶動鄉村創業創新。3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推動農業裝備智能化。鼓勵農機裝備行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提升農業裝備智能化水平。推動信息化與農業裝備、農機作業服務和農機管理融合應用。優化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建設一批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中心,推動產學研用合作。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網絡服務體系,支持建設農業技術在線交易市場。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鼓勵技術專家在線為農民解決農業生產難題。4利于鄉村生態將實現網絡監測推廣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建立農業投入品電子追溯監管體系,推動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加大農村物聯網建設力度,實時監測土地墑情,促進農田節水。建設現代設施農業園區,發展綠色農業。提升鄉村生態保護信息化水平。建立全國農村生態系統監測平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數據。強化農田土壤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
“數字農業”項目補貼申報條件
1.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優先支持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持續從事該行業生產3年以上。3.應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信用等級較高,經濟實力較強,能夠落實承諾的自籌資金。4.擁有規模化種植基地或集約化養殖基地和具備較好信息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