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十三五”以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抓好產業扶貧精準脫貧,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實現農民增收。201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12326元,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堅持特色產業定位,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優化。5年來,我省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全省農業轉型發展。全省劃定27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資源高效利用的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模式,產能連續10年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預計今年糧食總產可達1266.1萬噸,有望成為20年來最高產年份。
我省以“3 X”特色產業為抓手,持之以恒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水果生產穩居全國首位,蘋果產量占到世界的1/7,獼猴桃產量占到世界的1/3;堅持奶山羊全產業鏈開發,存欄達到260萬只,羊乳制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5%,產銷量穩居全國第一;堅持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導向,不斷提升設施農業效益,設施農業規模居西北首位。茶葉、中藥材、核桃、雜糧等50多個區域特色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
以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區為載體,加快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全省共創建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園區43個。同時,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1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13個、培養特色產業小鎮36個,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教育體驗等產業嫁接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農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加強。5年來,我省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聚焦“農田、農機、農業環境”,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農業生產發展后勁。統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等農業基礎項目建設,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907萬畝,農機深松整地1000多萬畝,全省耕地質量持續提高。
通過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新建4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組裝集成推廣技術500多項,推廣輕簡化技術200多項,有效提高農業科技普及率,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堅持以種為先,培育了小麥、玉米等商業化育種聯合體,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著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8%,比2015年增長7個百分點,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農藥化肥使用量均實現負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加大改革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持續壯大。5年來,我省以農村改革為牽引,大力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升農業組織化、社會化、市場化程度。在全國率先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1.8萬個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賦碼登記,農村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全省1873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了產改任務,完成總任務的99.5%,2626萬名農民成為集體股東。
積極推行“戶辦場、場入社”經營新模式,優先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涉農項目,集中培育高素質農民。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到2300多家,其中省級以上608家;農民合作社總數達到6萬多家;培育認定新型高素質農民8.8萬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