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現代農業“三園、五區”基本建成,累計吸納投資超過100億元,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國家科技園區,并入選全市首批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 4 N”長壽山地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基本成型,六個“十萬”工程全面落地,主導產業產值占比超過60%;建成了居全市前列的標準化晚熟柑橘種植基地、綠色蛋雞生產基地和有機水產品養殖基地……
過去五年,我區咬定現代農業基地目標不松,在全市率先實現適農區域全域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完善“三園、五區”現代農業格局,調結構促發展,強效推進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三農”發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現代農業基地目標全面實現。
優化產業結構 夯實特色產業基礎
長壽素有“天府膏腴之地,川東魚米之鄉”的美譽,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發展條件和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
過去五年,我區堅定以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帶動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子,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質提檔建設現代農業“三園、五區”,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以做強做優“1 4 N”長壽山地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為重點,深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發展鄉村特色優勢產業,夯實特色產業基礎。
在種植業方面,我區引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陜西海升果業集團,打造3000畝高標準柑橘示范基地和萬噸冷庫及柑橘分選線,帶動10萬畝塔羅科血橙、10萬畝晚熟雜柑、10萬畝長壽柚優勢區轉型升級。在養殖業方面,我區發揮“兩湖”優勢打造10萬畝有機漁業優勢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獲批全市首個雞蛋類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加快建設年產10萬噸鮮蛋生產基地。此外,我區扎實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和“菜籃子”負責制,將現代糧食生產區、現代畜牧養殖園納入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打造,發展壯大10萬畝現代高效糧油優勢區,加快恢復生豬產能。
截至目前,我區已建成重慶市最大的標準化晚熟柑橘基地、重慶市最大的長壽柚生產基地、西南地區最大的有機水產品養殖基地和全市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2019年,長壽農業科技園區成功入選重慶現代農業產業園。
加快一體化發展 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每年11月,長壽柚成熟季節,旅游大巴和自駕游的小車就成群結隊駛入長壽,在農家柚園采摘柚子,樂享當地美食。
在種植面積最大的鄰封鎮,每年長壽柚的年產值就達到3.2億元。近年來,鄰封鎮依托長壽柚品牌、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及豐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等資源優勢,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讓柚農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鄰封鎮只是我區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加速推進文旅結合、農旅結合,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我區現代農業發展立足于園區,但已不止于園區。近年來,我區充分發揮園區平臺作用,吸納各方資源集中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堅持農旅文、產城景一體發展,打造出鄉村慢生活發展新空間。
以“鄉村振興·長壽慢城”項目為牽引,我區加快建設橘香悅動村、清邁良園、鄰封人家、田園樂溫、漁樂仙谷等六大農旅融合項目。2019年,全區接待鄉村游客量達到382萬人次,增長20.1%;實現鄉村旅游綜合收入12.9億元,增長22.9%。“全魚宴”“柚子宴”“魚面”“薄脆”“血豆腐”等美食產品也成為全市暢銷農產品。
實施品牌強農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2018年11月8日,在鄰封鎮舉行的“長壽柚”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我區發布長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自然長壽”,全面提升長壽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依托“長壽”文化和自然底蘊,突出“品自然好味、享長壽滋味”,打造“自然長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我區累計認證“三品一標”425個、市級名牌農產品36個。全區水產品產量居全市第三,優質水產品占比達到90%以上。
近年來,我區以鄉村振興綜合試驗示范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實施品牌強農、人才強農、改革強農,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提升長壽農產品質量,“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全面推廣農產品追溯平臺企業應用系統,上線企業94家、產品42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驗室在街鎮全覆蓋,抽檢合格率保持99.5%以上。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我區堅持“六個引領”抓產業扶貧,全面完成10個脫貧村“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建設,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937萬元,新建各類特色產業基地3500余畝;選派產業發展指導員299名,新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248人,引導市、區級90余家農業龍頭企業吸納貧困戶入股、就業,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深化“三變”改革,持續增強貧困村、貧困戶“造血”功能。
如今,我區“橘、柚、魚、蛋”四大特色產業品牌全面打響,四大特色產業鏈綜合產值提升到150億元以上,成為全市領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特色鄉村產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