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繁榮、綠色的鄉村產業是美麗鄉村的基礎。在我國農村經濟已經走上由過去靠外延擴張轉向內涵競爭發展的今天,雖然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鄉村產業發展路徑,但是在科技問題上,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必須走依靠科技進步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要高度重視農業綠色數字技術對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作用
農業綠色數字技術是指將農業綠色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對農林牧漁生產活動、產地水土氣生產環境狀況、農產品產加銷全過程進行系統長期跟蹤監測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農機與農藝、硬件與軟件結合,達到農業產業活動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從而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好的產出、最好的效益的技術體系。
大力研發應用推廣農業綠色數字技術,對實施鄉村產業振興,促進生態文明,確保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是破解制約我國糧食安全“天花板”和“地板”雙重挑戰的關鍵舉措。一方面,依托現有技術和耕地、水等資源,要實現我國糧食總產量再突破困難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依靠現有農藝型技術實現減肥減藥增產增收,潛力極其有限。數字技術與農機農藝的有機融合整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利用綠色數字技術與大數據實現農業投入品的精準決策,單位節水、節肥、節藥效率分別能提高30%、35%和30%以上,這些都為突破制約開辟了新路徑,注入了新動力。其次是促進農產品生產優質高效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國居民食品消費正在加快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升級,“吃得健康”成為人民群眾關注重點。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為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提效降耗、減少污染、協同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第三是由應用倒逼農業生產標準化轉型,打造產業創新鏈,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選擇。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還不高,各種生產作業技術的標準化程度低,限制了農業智能化、規模化的發展。通過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的系統集成應用或單項技術的區域標準化應用,將極大促進農業生產向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從傳統要素驅動為主向科技創新驅動為主的轉變,為支撐綠色發展,真正實現農業世紀之變奠定基礎。
加強領導,自覺推動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發展
前幾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我們要深刻理解、自覺貫徹、扎實落實。
一是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分區推進。國家要加快編制出臺包括農業綠色數字技術在內的“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各省區市要依照規劃,充分考慮本區域資源稟賦特征、農業特點、功能定位和突出技術難點,選準自身農業綠色技術與區域農業生產有機融合的有效路徑與方案,更好發揮農業綠色數字技術對我國及各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引領作用。
二是加大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研發應用。以農業生產全鏈條“卡脖子”問題為突破口,發揮政產學研農協同創新優勢,組織開展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研發應用。要重視加強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強長期觀測試驗站建設,為農業綠色數字技術及其標準制定積累大數據提供技術基礎平臺。
三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各類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高效推進體制。與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技術創新不同,農業綠色數字技術是以多學科、多產業交叉創新為支撐的農業與數字深度融合的創新技術。我國一大批創新型龍頭企業,以更為靈活的運作模式、更為強勁的創新資源和實力,必然會成為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研發應用領域的主力軍。各級都要支持發展以企業為主體、各類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農業綠色數字技術研發應用體系。
四是加快建設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財政金融制度。要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穩定投入機制,強化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生態補償、金融激勵等政策支持,注重發揮好金融、保險作用,創新綠色信貸、保險產品。要制定有利于包括綠色數字技術在內的科技研發與應用的財政、稅收政策。要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通過綠色金融、保險產品等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農業綠色數字技術創新,使農業綠色發展真正成為我國鄉村振興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