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民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庇鰞炠|高產的新品種,為農作物“強芯”,致力農民增收致富,這是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奮力推進育種事業的初心使命。至今,楊凌已累計通過審(認)定動植物新品種768個,成績斐然。 取得這樣的成績,正是多年來,楊凌瞄準現代農業生物育種這一高新技術產業,憑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科研優勢,讓小麥、蘋果、油菜、玉米等農作物新品種,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扛起的責任與擔當。
0 1 蘋果新品種,為農民撐起“錢袋子” 一顆小小的紅蘋果,卻是萬千群眾增收致富的“香餑餑”。然而,過去農戶的果園品種陳舊,蘋果品質差、市場價格低……成為蘋果產業揮之不去的困擾,而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蘋果首席專家趙政陽教授團隊的奮力攻關下,瑞雪、瑞陽等新品種的出現,讓這一現象成為過去。
今年七月初,在甘肅省慶城縣玄馬鎮樊家廟村農戶的果園內,瑞雪、瑞陽等新品種經歷一番雨水的洗禮后,長勢格外好,村黨支部書記樊兵強欣喜不已。 據樊兵強介紹,在慶城蘋果試驗示范站的支持下,通過推廣新品種,村里改變了蘋果產業發展的困境,全村3800畝蘋果,其中矮化密植新品種達到2600畝,一畝地收益超過2萬元,果農人均純增收5000元以上。 2012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慶陽市政府、慶城縣政府開展校地合作,共建慶城蘋果試驗示范站。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至今,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突出旱作農業發展方向,使慶城縣走出了一條生產投資小,果農收益高,群眾分散經營與合作組織全程服務相結合的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子。 慶城縣果業發展中心主任徐巨濤表示,新品種推廣至今10年來,慶城縣果園面積由原來的21.5萬畝增致43萬畝,產量由9.6萬噸增致20萬噸,產值由2.38億元增致9億元。
0 2 小麥新品種,讓農民家家“糧滿倉” 在楊凌,7000多名科教人員致力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和推廣,而小麥作為其中關鍵的一環,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截至目前,楊凌在黃淮麥區已建立3個試驗示范站和22個新品種示范園,累計推廣46個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優品種,面積超2億畝,增產糧食40億公斤。
在小麥育種關鍵期,每天往返麥田與住所數十次的86歲小麥育種家、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趙瑜不辭辛苦,記錄著小麥新品種的生長習性 奮力推進小麥育種與推廣,這是楊凌數以千計的小麥育種專家全力攻克的一道課題。作為小麥育種家,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趙瑜雖已86歲高齡,但他不辭辛勞,在育種關鍵期,每天往返育種基地與住所十余趟,只為育出一粒高產優質的小麥新品種。 育種近六十年,趙瑜先后育出了9個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8000多萬畝,遍及黃淮麥區,為農民增收48億元,而今年是趙瑜獲得佳績的關鍵一年。在今年審定的小麥中,陜西7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審,而楊凌獨占其中6席,其中,趙瑜的武農988、武農981占據其中2席。
0 3 油菜新品種,為群眾灌滿“科技油” 在甘肅省民樂縣的油菜種植基地里,楊凌的油菜新品種在這里盛開金燦燦的油菜花。在油菜花盛開之際,記者來到民樂縣新天鎮周陸村種植大戶付伊之的油菜田間,800余畝油菜花盛開正艷。
“去年試種了120畝楊凌專家選育的‘秦雜油11號’新品種,表現非常好,今年就擴種了800多畝。” 付伊之所種植的油菜新品種,正是由位于楊凌的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品種選育人韋世豪選育的“秦雜油11號”。 作為“育種人”,如今韋世豪選育的潤普豐、秦雜油7號、秦雜油11號和秦優1806四個油菜新品種,已然通過國家登記,并已成功進行品種權轉讓,新品種的油菜不僅大大提升了油菜的品質和產量,也極大的增加了種植戶的收入。 對楊凌示范區來說,農作物新品種在各地農田推廣的案例還有很多,楊凌農科基因已然成為廣大農田豐收的有效“引擎”……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憑借豐厚的農科教資源優勢,楊凌已然成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的“加速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扎根楊凌農科城的科教人員,將肩扛國家使命,力促現代種業提質增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楊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