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一、什么是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根據農業、畜牧業及林業生產實際需求及現代網絡發展現狀,采用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建設統一資源數據系統,統一平臺,分部門實施,分系統建設,提供統一集成服務,統一運營維護,綜合應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智能控制、智能決策、精準農業、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
智慧農業目前應用的范圍包括: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水產、智慧大棚、智慧灌溉、智慧倉儲、分揀等多項農業領域,說白了就是物聯網的深度應用,包括前端溫度、光照、濕度、氣候、水產上的PH值、氨氮含量、水位、種植上的土壤墑情、養殖上的體溫等通過網絡傳輸至云平臺,然后平臺會根據你設定的閾值進行決策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你能想象到的數據都可以進行前端采集,但是真正搞農業的人就能明白,農業生產不是簡單的物聯網就能夠解決一系列問題的。
二、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1.華而不實
在國家提倡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智慧農業建設率先被各地龍頭企業采取試點,但目前都基于政策傾斜。我相信目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老板會自己投資建設,投資成本太大,使用率卻非常低,原因就是不實用。多地建設的智慧農業,基本成了一個擺設,僅用于政務接待參觀展示,畢竟是國家花了錢的“業績”。
2.技術還需攻克
搞農業的不懂IT,敲代碼的同樣不懂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如今只是表面上融合到一起了,數據采集不精準是常態,信號傳輸不穩定,系統崩潰經常發生,甚至有些廠商大數據平臺上采集的現場數據全是假數據。
舉個實際的例子,目前市場上的墑情監測,能監測出土壤局部的濕度、PH等,但在實際生產中,局部的墑情值根本不足以說明問題,尤其在大田生產中地勢不平坦,這種監測根本沒有任何決定性意義。還有蟲情監測系統,之前我了解到一款還算比較先進的蟲情監測系統產品,可以通過高清攝像頭監測植物上的昆蟲并拍照記錄分析,搞農業的都知道,蚜蟲紅蜘蛛等幾乎都從葉背面開始發生,真正繁殖擴散到整個葉片的時候估計已經晚了。實用,才是我們農業生產上最重要的標準。
3.生產廠家各自為陣,軟硬件不兼容,系統太封閉
廠家太多,幾乎都以自己平臺為核心展開開發,各自為陣,只能用單一接口的硬件,使用其他競品還得做二次開發平臺才能支持,真正能做整個智慧農業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必須采用上游企業的一套系統及軟硬件,有時在客戶需求有變時,往往還得再次開發,結果還不穩定,甚至絕大多數還必須為平臺提供方付費才行,嚴重缺乏行業標準及資源整合力極強的標桿企業。
4.政府主導,使用方話語權低,建設方違約率高
政府主導以項目的形式建設智慧農業試點,使用方不參與整個項目建設,頂多對使用結果做出相對回應。然而現實中,承建方建設完畢以后后期維護幾乎為零,甚至大多數建設方直接違約,尾款不收。
農業是我國的根本,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但我國農業目前存在勞動力缺乏、老齡化速度過快、規模小、農業產業價值鏈低、農民增收緩慢、一產不強、二產不優、三產不適等問題。隨著智慧農業在農業上的應用,農業生產過程能夠解放更多的勞動力,更能有效促進農業集約化、產業化橫向蓬勃發展。
智慧農業目前雖然發展很慢,存在很多問題,但政策傾斜明顯,發展需要時間,同樣發展也需要代價,估計很多做數字農業軟硬件、解決方案的企業都將成為發展路上的一粒塵埃。
希望每個人都能了解農業,因為了解之后你才能做出適應農業的好產品。智慧農業必須接地氣的從多個方面向農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深度延伸,才能走的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