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土地托管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新型經營模式。從去年10月開始,金昌市率先在甘肅省開展首個全市場化、全流程“土地托管”試點工作,以“農戶+合作社+供銷社+服務公司”的方式,托管2萬2千畝土地,把“補丁地”變成了“整塊田”,并探索出全托管、半托管、訂單式托管三種模式,當起了農戶的“土地保姆”。
工業大市的農業“突圍”
金昌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產鎳被譽為“祖國的鎳都”,也因為自然條件較為嚴酷,區域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國110個重點缺水城市和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
2022年金昌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金昌農業總量較小,支撐規模化、深加工資源不足。因此,探索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模式成為了金昌三農發展的關鍵。
為此,甘肅省金昌市供銷社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到外地兄弟單位考察學習,在借鑒山東、河北等地開展土地托管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由金昌市永昌縣水源供銷合作社牽頭,率先在金昌市永昌縣永寧村開展土地托管試點工作,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務”新模式。
土地托管,就是在不改變現有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前提下,由社會化的組織來實現土地的連片種植和服務,實現農業生產和經營集約化,農民成了收租的“甩手掌柜”,可以有時間去尋找其他能賺錢的工作。
在試點的過程中,經多方謀劃研究,由金昌市供銷社牽頭組織,金昌新供銷合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永昌縣水源供銷合作社、甘肅沃農達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永昌縣永寧振興農業專業合作社共同組建了注冊資金500萬元的“金昌為民金品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土地托管試點工作。
在引導農民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盈余分紅”分配機制,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增加村集體及農民的收入,讓小農戶零散的土地集約成千畝良田,真正讓土地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今年74歲的張兆學老人,是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水源鎮永寧村五社的村民。如今他和老伴的生活就是喂喂雞、喂喂羊,不用每天頂著烈日去地里種田,張兆學老人告訴記者:“現在這樣的日子,都是因為村上辦上了土地托管,現在也不用操心自家的土地,孩子們也能安心地在外面打工,我和老伴也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最主要的收入也比以前好了。”
同是永寧村五社的村民張建功,家里有7口人86畝地。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4年以前自己種地,每年種地的收入不到3萬塊錢;2014年他把家里的土地以每畝500元流轉給了種植大戶,土地的收入每年不到5萬元,而且沒有分紅,自己還需要對農作物進行管護;去年10月開始實施土地托管以后,他將自家的86畝土地全部進行了托管,土地這塊就有將近6萬元的收入,再加上每年的分紅,估計能有8萬元左右的收入。“這些收入只是土地的收入,現在土地托管以后,我不用被農活綁在地里,我還在外面跑班車,每年多出5萬多收入,孩子們也能安心地在外面打工不用擔心家里,我真的覺得特別省心,特別好。”
全市場化、全流程土地托管的“金昌模式”
2021年8月,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就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指導意見,要求各地推動共同發展,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機制,推進資源整合,推進農業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以服務過程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現代化。
在試點土地托管的過程中,金昌市充分發揮村集體的組織優勢和供銷合作社的服務優勢,發揮市場化運作配置資源的作用,由永昌縣永寧振興農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永寧振興專業合作社再將所流轉的土地統一委托給金昌為民金品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全程托管的經營模式。針對當地種植結構和特色產業實際,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托管”的原則,統一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農資供應的全程服務,即產前、產中、產后的全流程“保姆”式服務。
同時,按照“企業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做好生產資料供應、配方施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灌溉、收儲加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處理及加工利用、農作物栽培技術等系列化服務。
公司采用大規模、機械化作業,通過土地連片集中經營種植,實現了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集中采購種子、化肥、農藥,實行機械化播種、噴藥、收割、節水灌溉等增收節支措施的綜合配套應用,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金昌市永昌縣水源鎮永寧村黨支部書記李國才向記者介紹:“以前我們村上的農戶都是各家種各家的地,在澆水、施肥的時候也都是大水漫灌、根據經驗施肥,從我們試點土地托管以來,我們對土地進行集約化種植和管理,我們的農業機械化程度現在能達到70—80%,而且省水、省肥,現代化農業技術對產量也提供了保證。”
金昌為民金品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朱玉年說:“公司通過整合土地資源、采用現代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化生產效益;通過減少購銷環節、借助資源優勢進行大宗產品議價、獲得購銷差價等實現收益;通過提供機械作業、農業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服務,獲取服務費用。”
朱玉年還介紹,按照本年度全托管2000畝計算,預計年度經營收入可達520萬元以上,可實現利潤160余萬元,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在家門口就業300余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0余元。托管主體和被托管農戶依靠制度創新實現雙贏。
土地托管 “托”出“錢”景
金昌市試點土地托管為農服務項目,不僅推動土地托管服務從耕、種、管、收環節向烘、儲、加、銷等方面進行了延伸,也促進了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目前,正在修建的金昌市農特產品展銷中心和金昌市農產品日用消費品集采集配中心,預計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屆時,農特產品展示、展銷,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銷售,電子商務服務等業務將陸續開展。
群眾交出土地當上“甩手掌柜”,專業的“土地管家”將優良的品種、先進的裝備、高效的技術送到田間地頭,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牽手,鄉村振興也正在被賦予新的活力。
金昌市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李學奎介紹,土地托管是產業振興的一個模式,它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種,在效益方面實現了人工方面的減少,收入大幅的增加,土地托管也是實現未來農業現代化的一種有效的模式。
李學奎說:“根據我們目前的一些思路,我們在十四五期間在永昌縣將要進行全托管土地5萬畝,也就是對這5萬畝的土地進行全方面的耕、種、管、收。而且通過土地托管模式的運行,富余勞動力將會增多,今后我們將會加大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來解決富余勞動力的問題,更好地推動一、二、三產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