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后,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設立過渡期,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明確主要幫扶政策總體保持穩定。鞏固提升脫貧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質量水平是落實產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也
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鄉村振興促進法》,著眼增進農民福祉,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要求用法律制度固定下來,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對促進農業全面升級
夏季來臨,小龍蝦正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更是養殖戶辛苦一年捕撈售賣的旺季,可是肥西縣山南鎮洪橋村3名小龍蝦養殖戶卻犯了難,“稻蝦田里小龍蝦養不大,難以賣高價,養殖不掙錢。”他們向縣農業農村局水產高級工程
“全縣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的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祥云縣農業產業化建設辦公室主任張啟介紹。近年來,祥云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土地流轉
吉林省德惠市惠澤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從2012年起,合作社深入分析小規模分散農戶的實際需求,著眼解決勞動力缺失、管理不善、先進技術推廣難等問題,開始探索農業生產
全國首個特色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在寧夏設立,試驗區由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西部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類
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未來將聚焦重點領域,進一步推動財政投入穩定增加,積極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加快組織實施一批重大規劃和項目。據介紹,2020年以來,農業農村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
到2025年,建設20個面向農業領域的“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建設20個面向農業領域的“5G+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重慶“十四五”規劃和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實施農業科技創新支撐工程,依靠科技創新拓寬現代農業發展新空間。重慶是山城,山地占全
初夏時節,雙牌縣各楊梅基地陸續進入成熟期,不少游客在景區游玩觀光后來到山林采摘鮮果,“旅游+農業”效應逐步凸顯。雙牌縣瀧泊鎮霞燈村老虎山毗鄰花千谷景區,村民雷少章在這里種植了近百畝楊梅,每年進入成熟期